查看原文
其他

我享受過的以巴和平時光(之二) |寧靜致遠

黃虹堅 獨家
2024-09-07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本欄的(之一)出街,至今半月。這十幾天來自官方和民間的、以巴之戰的信息排山倒海。



我獨重視一條美國記者網上訪問以色列前外長的視頻。這視頻拍於以色列切断巴沙水電供應、強令巴人南遷之時。該感謝這名前外長毫不掩飾的霸道及坦率,令世人對以色列多年運籌的戰略目標和部署终於有了终極了解。


以色列所做的一切,均是為了把加沙人驅趕至埃及的西奈沙漠,在那兒建立十個城市,而且埃及「必須」合作。是的,必須!前外長用了英文帶強制性質的have to,說遊戲規則已改變,以色列不能與哈馬斯共存。

以色列前外長

一切高大上的正義口號原來都是為了猶太復國領土的最大化和歸一化。

這讓人無路可走的國策後續,必然是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的激烈反抗,也意味着永無体止的衝突、流血與戰爭。

此刻回憶我的以巴之旅,分外感到那段時光的和平難得,彌足終生珍重。

圖:作者提供
【肆】

非我族類,不相往來 




以色列的猶太人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自小生活在不同區域,也不在一所學校上學,没有共同的童年少年生活,不可能有密切的互動。加上多年對抗、殺戮和戰爭,两個種族的仇恨已難以調解。據鳳凰台節目中的中國留學生李小姐說,她在以色列讀碩士的班上,有五個以色列猶太人舆四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他們間基本上没有來往。有的教學活動若定在曾發生两族衝突、流血的地區,就會有某一族的同學憤而退出。平日平和的以色列教授,在談到以巴衡突就會變得激奮地站台猶太人。


耶路撒冷東部是巴人聚居點。某晚我們在那兒尋找「缝隙博物館」(收藏戰亂地區生存縫隙展品),向聚在两條道路交匯處的幾名巴人保安問路。他們得知我們是中國人,馬上神情雀躍地用普通話說:你好!歡迎!指示我們走右邊一條路。路上燈光幽微,行人稀少。我們雖很警惕,但氛圍倒也安全,路見天主教堂和英國文化協會,還有從小洋樓出來倒垃圾的老人。繞了一大圈约走了20分鐘找到了電車路旁的「縫隙博物館」,轉身才發現它正對我們來時的左路,這條直路一眼能望到我們與巴人保安相遇的地標,走過去也就三幾分鍾。

正疑惑時,發現行人都頭戴猶太帽,這仿似是猶太人的專用路。

圖:作者提供

這條路直對的電車路,來往的多是趕往哭牆做祈禱或做完祈禱的猶太人,於是我們多少猜到了巴人保安指向右路的原由。

圖:作者提供

我們住的酒店也有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共事,後者多從事保安或保潔。我們特别留意了一下,還真沒發現二者有過親切的互動,楚河漢界分明。

我們没遇上两個種族的衝突,惟一一次眼見的是一場駡架。酒店門口的阿拉伯保安先電召了一輛猶太人司機的車,司機一聽說目的地是橄欖山便摇頭拒載。保安和他吵了幾句,猶太司機從車裏伸出頭來恶狠狠地回應,並做出不文明手勢。後來更是一踩油門揚長而去,手伸到窗外繼續做着不文明手勢。


後面保安叫來一輛阿拉伯司機的車,他對我們的詢問解釋道:他們借口橄欖山對猶太人不利拒載,其實是好生意他們才做!

我們也因此結識了阿拉伯人哈桑。這是個本份、勤勉、老實的中年漢。後來我們不論遠近,包括到约旦河西岸和死海(距離都是40、50公里左右),便用語音和他約車(有一次用文字傳了短信,他没有回覆。相信他具英語聽、說能力而未具閱讀能力),語音他每次都回應得很快。

這些行程不知算不算是的士司機心目中的「好生意」。

【伍】

中國人,你好! 




在以巴,不論是哪個種族的人,應該說對中國遊客都很友善。打各種交道時只要知道是中國人,都露出和悅的神態或用普通話打招呼。

某深夜我們沿電車道回酒店,街上只有寥寥数人。某角落忽然傳出一聲呼喊:Chinese,你好!轉身看到一張阿拉伯人黧黑的面孔,一名年輕保安員正朝我們咧開一口白牙。

圖:作者提供

傳說的耶穌出生在那兒馬槽的主誕教堂,在離耶路撒冷三十公里外的伯利恒,屬巴勒斯坦地區,坐巴士摇了50分鐘。上教堂的一路主要是市集,也有不同宗教的教堂。

我們踏入一座較清静的東方正教教堂,出來一名阿拉伯守門人,大聲問客從何來。得知是中國人,他竟一下子扯高外衣,露出身上的秋衣褲,嘴裏一邊喊着「China」,一邊竪起大姆指。那裏的集市多而雜,想來賣中國商品的不會少。

這細節實在有趣,也令人難忘。

圖:作者提供

某天外出,在電車站等車。一名戴傳統猶太小圓帽基帕( kipp)的男子,看去四十多歲,上來告訴我們說:當天是猶太「安息日」,所有由以色列政府管轄的機構、公司(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司)在「安息」都不工作。


得知我們從中國香港來,男子很興奮,談起割讓香港及回歸的歷史,又談起日本侵華和「南京大屠殺」,年份、事因、細節、條约内容……樁樁件件如数家珍。我好歹也讀過點中國歴史,但也不由得自慚形穢。和他對話的是香港長大的年輕人,她的歷史知識難以支撑與他長時間交談,我便借口有事與男子告别,但他還是意猶未盡地總结道:中國和以色列都不想管別國的事,只求把自己的事做好。


我謝了他。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歴史如此有興趣有知識有見解,實是眼前的香港年輕人很好的參照。

我們猜他可能是附近猶太中學的歴史老師,或是歴史學的發燒友。

圖:作者提供

特朗普在2017年12月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國的首都,再次激怒了該國佔20%的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及阿拉伯世界。但其時局勢竟相對平静。乃至今天憶起2018年的早春二月,在耶路撒冷街頭與以色列猶太人平靜地探討中國歴史的畫面,仿如只是幻覺。


2023年10月的以巴衝突以來,中國政府表明了不支持巴沙地區戰爭和支持「两国制」的立埸。那麼耶路撒冷還能出現中國人與猶太人和平友好對話的場景嗎?

難,難,難了!

【陸】

豐富的旅遊資源 




不論是以色列國還是巴勒斯坦地區,旅遊資源都很豐富。就我們去過的耶路撒冷古城、哭牆廣場、阿克薩清真寺廣場、猶太學院、大屠殺紀念館、伯利恒主誕教堂、聖乳教堂、馬薩達國家公園、死海 、懸崖教堂、约旦河西岸、海法巴哈伊公園、加利利湖……都包含了與宗教文化緊密相關的内容,對我們作了相應啟發。但不論以色列國或巴勒斯坦地區,由他們製作的旅遊資訊和諮詢部門都較為匱乏。一些有價值的旅遊點如傑里柯、馬薩達都未能形成成熟的系統。

圖:作者提供

我們去的那段時光,两個族類間既無衝突也無戰事,市面秩序整然氣氛安寧,遊客並未受到封關、閉館的困擾。

圖:作者提供

我們甚至可以在一些高度敏感的機構,如巴勒斯坦「法塔赫」軍事訓練中心門口受到與衛兵合照的禮遇。

圖:作者提供

我們甚至可以在深夜安全地穿過燈光昏暗的長途汽車總站,因為並没有三、五成群的閒雜人等在窺視两名異國女性。

我們在回到香港的第二、三天看到一則新聞: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因歸屬發生争議,暫時關閉。


若我們遇上了這個「暫時」,就進不去,或者就會留下終生遺憾了。幸而那段時光市面上也無風雨也無愁。拜和平所赐,我們在聖墓教堂目睹了一次宗教文化的演繹。

幸運。


(敬請留意後續) 



本文作者:黃虹堅


(作者是香港作家,生於香港,長於內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曾任內地中學教師、電影公司編劇;返港後曾任職報刊與教科書出版公司編輯,後兼任各大學中文、語言、兒童文學課程導師;是小學普通話教科書作者,擔任過中文教科書顧問及各文學獎評委。代表作有電影劇本《橘紅色的校徽》、《湖草萋萋》;長篇小說《和誰在陽台看日落》、中短篇小說集《我媽的老套愛情》;少兒文學《十三歲的深秋》、《零點五分》等。作品曾獲內地、香港和台灣文學獎。)




致讀者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


點讚

收藏

評論

分享


(您的每次互動,都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



(圖片來源於作者和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首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我享受過的以巴和平時光(之一)  |寧靜致遠
日本秋行雜議(之一)  |寧靜致遠「潤人」、移民與BNOer |寧靜致遠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